校内各二级单位:
根据河南省人社厅《关于举办第一届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拟组织队伍参加大赛,现将该文件予以转发,并将有关参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事项目
大赛设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三个组别。创新赛组别划分为现代农业与食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及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领域(含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其他产业领域)等共4个赛道进行比赛。创业赛和揭榜领题赛组别不划分专业领域,分别设1个赛道。
二、参赛条件
(一)创新赛
参赛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或项目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须至少有1名我省在站博士后人员或出站不满3年的博士后人员;
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均须年满18周岁,团队成员之间有合作基础;
3.项目具有创新性,且截止发布通知之日起来报名时,参赛项目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运营;
4.参赛项目所提出的成果、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且参赛者对参赛项目拥有合法自主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无知识产权纠纷。如有纠纷,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
(二)创业赛
参赛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1.2017年1月1日以后至通知发布时已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初创型企业,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股东中至少有1名成员具有国内博士后经历;
2.企业拥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参赛项目领域与参赛人员的博士后研究领域有关;
3.参赛项目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市场发展空间大,能带动就业;
4.企业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参赛项目无知识产权纠纷。
(三)揭榜领题赛
精准聚焦于我省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和技术升级需求,面向在站或已出站的国内博士后以及目前拟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海内外博士群体,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博士后科技成果与有效需求直接对接,推动博士后成果转移转化和快速落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造面向博士后人才的揭榜领题赛事平台。
参赛对象为在站博士后人员、出站博士后人员或拟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海内外博士。须具备以下条件:
1.能针对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难题,提出明确解决方案,要求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可行、数据真实;
2.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及相应技术指标,有可靠的项目完成年限及进度安排等;
3.具有合法自主的知识产权,无任何知识产权纠纷;
4.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组团进行联合攻关,团队内部有较为明确的合作机制。
三、大赛事宜
(一)创新、创业赛
1.项目申报。各单位对参赛项目进行初审,项目负责人将纸质材料上报至639办公室。
2.学校评审。学校将根据大赛进程,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选拔出创新赛项目和创业赛项目,之后由人事处组织网上申报工作。
3.最终决赛。比赛时间暂定2022年9月,以路演的形式进行,采用“现场答辩、当场亮分”的评选方式,全省决赛比赛现场采取“8+7+1”模式,项目路演8分钟(不超过8分钟),评委提问7分钟(不超过7分钟),1分钟打分。
(二)揭榜领题赛
1.需求征集。由企业、科研院所等提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2022年6月15日前上报至大赛组委会。
2.需求发布。大赛组委会根据企业创新需求,创立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需求公告,发布截止时间2022年6月30日。
3.需求应征。参赛博士、博士后针对技术需求提交解决方案,应征截止时间2022年7月20日。此赛事学校不再进行统一组织,需求发布后可自行揭榜领题。
(三)评委征集
各单位按要求组织满足条件人员填写《评审专家推荐表》,于2022年6月15日前上报至人事处,由人事处推荐至大赛组委会,经大赛组委会选拔入评审专家库。专家需接受评审委员会调配参加全省评审、跟踪辅导等工作。
四、奖励激励
(一)创新赛和创业赛组别,每个组别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优胜奖若干,其他参赛者颁发参赛证书;揭榜领题赛组别,设“最佳创意奖”,其他参赛者颁发参赛证书。
(二)参加大赛决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均纳入下一年度博士后资助经费重点考虑对象,获奖的在站博士后人员,申报经费资助时,经过专家评审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资助。
(三)对获奖项目团队核心成员中的我省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河南省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证书。
(四)获得金奖的项目核心成员(前3名)为博士后的,可不受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银奖、铜奖和优胜奖的项目核心成员(前3名)为博士后的,可不受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副高级职称;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的项目可作为博士后参加职称评审的工作业绩。
(五)获奖项目落地,各地人才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并享受减免场租等政策支持。
(六)大赛获奖项目择优推荐给各类投资机构,大赛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择优给予贷款授信支持。
五、相关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质保量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赛。
(二)学校将对获奖项目和博士后人员加大支持力度,对获奖项目落地、获奖人员享受人才政策等予以优先支持。
(三)参赛者及相关人员往返交通费、食宿费等由学校承担。
(四)联系人:刘老师、常老师、韩老师
联系电话:0371-67781731
人事处
2022年06月07日